如果說前半生我們做牛做馬賺錢,那么后半生我們需要護住我們的錢,不要讓它和鳥兒一樣飛走。所以要把手里的錢變成種子,尋一塊“好地”種下去,收獲更多的錢,這就是所謂“投資”??墒堑览砣菀?,做起來談何容易?留給我們的投資渠道著實是不多了!中國人投資的渠道,無非是理財、股市、房地產——理財能不能跑贏通脹找個明白人一算便知;房地產起步太高絕對屬于重資產還有那么多存量等著出手;股市?先等這波低迷行情過了再說吧。難道真的任由我們的財富慢慢蒸發?非也。古人云上天有好生之德,辦法還是有的。如果在一個時代要列出值得投資的“人”,那么其中一定少不了藝術家。我們來理一理投資“藝術品”的幾個天大的好處
第一:不用庫存成本,穩拿財富收益。
藝術品是最具增值潛力的東西,單純從收益上來看,藝術品的年回報率都高于20%,以下是證據:英國鐵路養老基金在嚴重通脹的情況下,投資1億美元購買2500件藝術品,25年后獲得3億美元,收益率為20%;英國美術基金年收益59%;奧夏藝術基金年回報率35%-40%——這是國外;國內更不用說了,1980年您要是舍得花6塊4毛錢買一版猴票,2011年這6塊4就變成130萬;2001年在美術學院讀書用盒飯包子換了一堆同學的繪畫,而今這票同學都已經成為常走紅地毯常上雜志封面的主了,一張畫10萬,只有藝術品能做到。
第二:政策支持利好
2014年兩會后,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文化產業寫入“經濟結構優化升級”部分,要求全年文化產業發展增速達到15%,并提出文化產業要與互聯網、金融與地產領域“跨界”融合以尋求突破。這無疑為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,可以預見未來的5到10年,藝術品投資將會出現一個高潮。
第三:行業發展前景好。
據2014年蘇富比拍賣行發布的一份投資者報告顯示,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640億美元,較 2012年增長80%。隨著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出現還將繼續增長,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將成為推動其藝術品銷售額增長的主要發動機。
第四:社會發展的必然。
據歐洲藝術基金會《TEFAF2014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》顯示,我國中產階層家庭比例已達到39%,對應美國和歐洲分別為32%和25%。隨著我國中產階層的壯大,對精神文明的需求更加迫切,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從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化,藝術品消費將繼續增長。在國際資本市場,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,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、房地產之后的“第三極財富”,屬于高附加值資產,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。
錢會貶值,藝術品會增值,看看歷史,今天我們說的民族遺產,基本上不是金山銀山,而是藝術品,投資藝術品的好處,遠不止上面那些,無論從文化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,當下中國正是發掘藝術財富的好時機,今天的藝術家和藝術品必定會隨著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而增值。真正永恒的財富,是時間賦予的財富,是人的精神財富,而擁有這種財富的人,才真正稱得上是富人。
隨著互聯網+模式的日漸成熟,將文化與互聯網和金融市場更好地結合,盤活藝術資產存量,發揮藝術品價值發現職能。這樣既可以促進藝術品的市場流動,又豐富大眾投資者的投資品種。
工作時間: 8:45-17:30